日前,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成立骨内科病房,据该院骨内科主任介绍,骨内科是指将骨质疏松和骨矿盐代谢性疾病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专门成立骨内科,并提出新的治疗理念:更加注重于骨质疏松治疗中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两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宣教,加深广大患者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意识到骨质疏松的危害,并且不再就医无门;将内科与骨科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再各自为战,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就为患者提出一个内外结合的个体化治疗计划。
新成立的骨内科有别于传统骨科,又不完全游离于骨科之外。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与诊疗方式的改变。以往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由于我们的诊疗手段贫乏,治疗手段单一,以对症治疗为主,大量饱受骨松病痛折磨的患者徘徊在医院之外。骨内科的成立将改变这一现状,找到并收治这部分患者,提供系统的治疗,诊疗方式多样化、个体化,将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同时为了庆祝新科室成立,骨内科病房于11月19日上午在医院门诊大厅开展义诊健康咨询活动,通过设立专家咨询台、免费测量骨密度、发放宣传折页等形式,向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家属宣传骨质疏松、骨矿盐代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科学补钙、合理膳食、适宜运动等实用的方式方法预防骨质疏松,提高骨骼健康水平。
前来咨询骨质疏松症的百姓很多,骨内科专家介绍道,目前我们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或者说生理阶段大体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指35岁以前,在此阶段以增加骨量、提高骨峰值为原则,包括合理的饮食,高钙食品,摄入维生素D,适量的运动。二级预防这一阶段指女性40到50岁,男性40到64岁,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出现一个骨量丢失的加速期,并会持续1到10年左右。此阶段主要防治原则就是延缓骨量的减少,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推荐维生素D的日摄入量为400IU最高不超过2000IU。钙剂的摄入量为1000mg—1500mg/日。第三级防治主要针对老年人以及严重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女性。重点为抑制骨吸收,防止跌倒及骨折。在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的同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常用的如唑来膦酸钠、阿伦磷酸钠等),避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再次骨折。
最后专家呼吁,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先去咨询医生,测量骨密度,能从食物中获取就尽量不服用药物。并且不是钙剂摄入越多越好,在一些人群如患有肾结石、心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更是补钙的禁忌。市面上的钙剂制品很多,常见碳酸钙如钙尔奇D,如果服用后出现腹胀、便秘,可选用枸橼酸钙,适合胃酸缺乏的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正确道路上行走,才会少走弯路,重视骨质疏松,拥有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