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缴费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视频图片新闻

【战“疫”故事】决胜之地担使命,国门战役守初心

发布日期:2020-12-31浏览次数:6469

目前,海外疫情防控依然严峻,为全力做好辽宁省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工作, 11月4日,接到上级通知,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需要继续选派三名护理人员同其他三家市级医院护理支援者成立“防控抗疫小组”赴沈阳海关,支援沈阳市桃仙国际机场对境外来沈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协助沈阳海关守好“入境第一关”。

作为院里第一批“支援海关防控小组”的成员之一,在刚结束了14天的休整隔离,回到岗位上还不足半个月的我,便又主动请缨,再次奔赴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战场。熟悉的是战场仍旧是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陌生的是此次一同出征的是两位新成员和兄弟单位的战友们。同是医护人员,我们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因为同一个目标和使命聚在一起,既是缘分,也是荣誉,更是作为医护人员的担当。很快我们便打成了一片,大家互相沟通、交流“战疫”经验,缓解了新成员的紧张情绪。

在支援队里,7成以上的队员都是90后,对于自己的选择和肩头挑起的重担,这些年轻的工作者们都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自豪。每次上岗前,大家都相互检查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因为核酸检测需要采集旅客的鼻、咽拭子样品,采样过程中是风险最大的,需要最严密的防护,在病毒面前,我们不能有一丝侥幸和大意。由于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根据各国际航班落地时间随机调配的,有的时候赶上飞机晚点,我们就得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原地待命。光做好三级防护措施,即使什么都不做,不到1分钟便开始冒汗,长时间的缺氧对身体素质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鼻咽拭子采集也是一个“细活”,会因个人手法不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如果采集上皮细胞不够准确,就有可能出现假阴或假阳性,因此规范化操作尤为重要。为了更精确采集到有效标本,采样时我们与旅客的距离只有不到30厘米,采咽拭子时,由于旅客抵抗刺激、喉咙痒、恶心、呕吐等反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采鼻咽拭子时,大多数旅客的鼻子都会有“酸痒”的感觉,产生流眼泪、打喷嚏、咳嗽等反应的时候,大量飞沫喷到面屏、隔离衣上,医护人员随时面临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最困难的是为婴幼儿、小朋友采样,年龄小不配合,哭闹声此起彼伏,这个时候就更加考验我们的耐心与专业技术。在工作中我们也有不被旅客理解的时候,会因给旅客采集拭子过程中产生不舒服的感受而被旅客责骂;由于防护服厚重, N95口罩密不透风,通常一句话要反复说很多遍才能听清,说话声音小旅客听不清楚,声音大了又会遭到投诉,说我们态度不好。即使是这样,战友们仍旧用充分的耐心和细心去做好每一次采样工作,大家仍旧严谨对待,毫无怨言,一天的工作下来,脸上的压痕、湿透的工作服,都证明了我们的奋力坚守的毅力。

 我们的队伍虽然年轻,但是我们不畏困难。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宝贝,但是在这儿我们就是战士。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这支年轻的支援队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慷慨赴险,以冲锋者的姿态践初心、担使命,坚守在国门防疫第一线。我们不知道疫情何时结束,但是我们坚信:同力协契、战役必胜!我们三个作为三院人,必不负领导和同事重托,与兄弟单位共同努力、团结奋斗,为保障全省市人民的平安、健康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