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邀请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吴丹走进大东区长安社区,以中风偏瘫后应该怎么办为主题为百姓进行讲解。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当下,很多脑卒中的患者及家属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的康复观念。很多人认为“有病要静养”。然而,对于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静养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比如:影响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关节挛缩的风险、影响心肺功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影响免疫功能等。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减轻残疾,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康复治疗。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加速患者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脑卒中康复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残障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最终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 正确的康复观念1:尽早康复
康复要早。只要病情稳定,就尽早做康复治疗。所谓病情稳定,主要是指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加重和进展,具体情况需要由医生来评估。一般来说,在病情稳定2~3天就可以考虑康复治疗。部分轻到中度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就可以进行床边康复及早期离床期的训练了。早期康复有很多好处。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离床训练,比如坐位训练、起坐训练、站立训练等,能够提高3个月后的步行能力。早期下床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 正确的康复观念2:主动参与
很多家属把患者照顾得无微不至,患者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是这样做却使患者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康复治疗需要患者主动参与。通俗的说,偏瘫侧的肢体,能动多少就尽量动多少,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患者主动地参与各种训练,才能更好的改善运动功能。
■ 正确的康复观念3:循序渐进
病房里,常常可以见到这种场景:患者偏瘫太过严重,连站立都不行,却被两个家属强行驾着在地上拖着走。这种过激的锻炼行为是非常有害的,会导致关节受损,肢体运动异常(例如上肢收缩、下肢伸直、脚向内翻、走路画圈等),上述情况出现后反而会使接下来的康复变得非常困难。所谓的“误用综合症”就是这种情况。因此,康复治疗一定要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切忌操之过急。
■ 正确的康复观念4:放平心态
任何时候,心态都很重要。康复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本质就是再学习。因此,要始终保持初学者的那一份耐心。另外,要有合理的预期。一般来说,病情比较轻的康复效果好、见效快;病情过重的,可能恢复的要慢一些。
中枢整合康复治疗
1、什么是中枢整合
当脑卒中发病时,病变局部脑组织因出现出血或梗死而丧失了原有的功能,不能正常的指挥相应肢体的活动而使人体出现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此时是大脑出了问题,而瘫痪肢体的局部(神经、肌肉、关节)是正常的。所以,中枢整合技术就是通过对大脑损伤功能区的信息补充来实现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不仅仅针对瘫痪肢体进行局部的治疗。简单地说就是脑子坏了要治脑子,而不是治胳膊腿。这就是中枢整合技术的治疗理念。
2、中枢整合技术是如何运用的
简单地说就是人为地给患者设定某种特定的环境,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让患者通过大脑自我调节出正常的身体姿势,也就是通过激发患者主动运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和以往的被动康复锻炼大有不同。
3、中枢整合技术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做,治疗及管理方案
医生、治疗师及护士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目标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出个性化的全方位的治疗及管理方案,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个性化的管理下有序地进行,也就是说把治疗真正融入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引进中枢整合康复技术为偏瘫患者带来福音。中枢整合技术不仅早期患者康复周期短,效果快。对6个月以上的后遗症患者也颇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