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有句话叫: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没有阳气,就好像没有了身体的保护屏障。阳气不足则百病生,生病就是你的“阳”出了问题。尤其是现在还是冬末初春的时候,阳气就更重要了。
阳气就如同我们身上的“矿产”,“适度开采”才能长盛不衰。因此,补益阳气不仅要做到“开源”,更要重视“节流”。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一边补一边耗,不会有好的疗效。
不做以下损伤阳气、耗散阳气的事,才是最有效的补!
1. 熬夜,总是超过晚上11点才睡觉;
2. 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
3. 习惯光脚穿鞋,天气较凉时还爱穿凉鞋、拖鞋,天冷时露着膝盖穿短裙;
4. 过度节食,营养不良;
5. 长期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6. 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7. 长期过量运动,或喜欢桑拿,出汗过度;
8. 大汗淋漓后喜欢吹风,甚至洗凉水澡。
1.多晒太阳
自古以来,晒太阳就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而在冬末春初晒太阳,保健效果更是堪比“参汤”。
2.早睡,以养阳气
中医认为,亥时通百脉。许多百岁老人都是在亥时(9点~11点)入睡的。中医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从晚上21点到凌晨3点。23~1点,一定要进入深睡眠。尤其是子时(23点~1点),所以劝你再能熬,再怎么熬,这2小时也要休养生息。
3.培补正气,预防复阳
阳康之后要想预防复阳,需要通过培补身体正气,提高免疫力,来增强身体抵御新冠病毒的能力,比如 “甘草干姜汤”!此方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可以振奋胸阳和脾阳,增强正气。目前中医普遍认为新冠属于寒湿疫,本方对素体寒湿的人群有补阳祛寒作用。
普通人一般可服7-10天(推荐用量);体弱多病、阳气不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也可以根据个人自身感受,适当增加服用时间。除了有预防作用,其他脘腹冷痛、胃寒虚弱、手脚冰凉的人群也非常适用!建议每日泡饮甘草干姜汤,一杯下肚暖暖的,微微发汗,浑身都会非常舒服,给身体增加一道安全防护墙!
4、运动,生发阳气
这里说的运动不是让你去剧烈运动,出汗。动能生阳,现在这个天气和状态更适合去散散步,练习一些温和的功法。这种静静的传统运动,不会像健身房撸铁过度消耗气血,也不会像剧烈有氧运动那样,一不小心就出汗过度,伤了阴津。
5、泡脚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人体的十二经络中,有一半都从脚“出发”或“抵达”至脚。经常用温水泡脚可以对脚上的穴位和经络起到刺激的作用,还能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现在已经有研究证实,泡脚确实能帮助睡眠。如果能用上中药,就更好了,中药足浴又叫足疗,药物可以经皮吸收,体寒的女性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红花等,连泡一两周,排寒祛湿的功效更好。这样既让阳气生发有动力,排除了阳气升发的障碍。等到春天的时候,阳气一定会从身体里面升发起来,随着春气,让身体越来越棒。还有,只要这段时间认认真真坚持泡脚了,一是不容易二次感染,二是日常的虚寒病症比如:大便不成形,鼻炎,经常感冒,手脚冰凉,痛经,颈椎病,风湿关节疼痛等,慢慢都会改善的。
本期专家
孙锐,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现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老年病学会委员。
致力于老年病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的研究,对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有独到见解。